北京手錶廠

北京手錶廠建於1958年6月19日,位於北京後院昌平,依偎君都山麓,俯瞰溫榆河。半個世紀以來,工廠浸淫古都文化,培養人才,探索鐘錶藝術,同時挑戰工藝極限。培育了「以人為本、協作、務實、創新」的企業文化。

北京手錶廠經過三個多月的艱苦努力,於同年9月成功研發出第一批17隻手錶,填補了北京手錶產業的空白。這些手錶被標記為“Beijing”並被歸類為1類手錶。採用大三針設計,配備17顆寶石,具有防水、防震、防磁的特性。機芯厚度為4.62毫米,直徑42.6毫米,採用不鏽鋼錶殼。到1961年,北京手錶廠共生產了3,726只Type 1手錶,即使以今天的標準來看,這些手錶仍然優雅且工藝精湛。同年,工廠領導派團赴上海學習先進製錶技術,為未來的研發與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北京手錶廠的不斷發展,開始生產Type 2手錶。 1963年,完成第一次產品升級改造,生產Type 2手錶。這些手錶具有全鋼防震功能,並在 17 顆寶石機芯的設計基礎上,在中心橋上增加了一個額外的寶石軸承,使寶石總數達到 18 顆。系列還包括18K金腕錶和女士腕錶,體現當代喜好。從1963年到1969年,Type 2腕錶總共生產了166,861枚。目前Type 2腕錶較為稀有,且具有獨特的歷史魅力。

1967年,北京手錶廠開始生產5型手錶。在機芯設計方面,這些手錶將Type 2手錶的上橋和中橋合而為一,同時也將頻率從每小時18,000次振動增加到每小時21,600次振動。 Type 5手錶累計產量達150萬隻,對當時面臨產能短缺的中國鐘錶業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0年3月,輕工業部組織全國各大鐘錶廠、鐘錶研究所和相關院校的工人、幹部和技術人員組成聯合設計組,研發統一的機芯。這款機芯的推出雖然多少犧牲了個人美學,但考慮到當時的歷史條件,卻大大促進了整個國內鐘錶產業的發展。北京手錶廠作為統一機芯工程的龍頭企業,成功研製生產了統一機芯,並於1974年開始批量生產,持續了11年,共生產1065萬枚。

從1975年開始,北京手錶廠開始生產雙菱、長城、雙城、燕山等子品牌手錶。其中,雙菱產量最高,知名度也較高。雙菱在海外市場被翻譯為“Double Rhomb”,這些手錶在東亞很多地方都有販售。 1978年至1979年間,有些甚至出口到英國。

1980年代初,北京手錶廠率先研發出坤表,這是一款工藝難度極高的小型機械錶。他們還開發了SB10纖薄女手錶,直徑為24毫米。 1983年SB10薄型女錶榮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優秀產品證書。 1988年榮獲北京市優秀產品獎。

作為當時少數的國有鐘錶品牌之一,北京錶廠受惠於手工業發展的大力支持。藉由這樣的環境,學習吸收國外精湛的製錶技術,不斷創新發展,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創造了多款享譽盛名的時計作品。在對國有鐘錶品牌的熱愛的推動下,不少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加入了北京錶廠。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工廠,日復一日的辛勤工作成就了北京手錶廠今天的成功。這代表著對卓越的深刻承諾和追求。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具有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精神。隨著錶廠工人們的不斷創新和努力,今天的北京錶廠變得更加先進。掌握了陀飛輪、雙陀飛輪、陀飛輪三問報時、雙軸陀飛輪、雙發條盒長動力儲存機芯等高複雜腕錶的設計與製造技術。此外,它還掌握了微雕、鏤空、琺瑯、貴金屬加工、寶石鑲嵌等先進製錶工藝的專業知識。從而成為一家在高階製錶領域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的手錶製造商。

北京手錶廠作為國有鐘錶品牌,對國內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帶動作用,受到黨和國家中央領導的重視。 1963年10月16日,時任北京市長、北京手錶廠創建主要策劃者之一的彭真視察工廠,對工廠生產的手錶的精準度表示稱讚。他發出重要指令,指出:「所有手錶必須符合瑞士標準,而不是上海標準、國家標準或蘇聯標準。必須堅持高標準…不符合瑞士標準的手錶不允許出廠。」 」。 1965年6月9日,朱德元帥視察北京手錶廠,給予極大鼓勵與讚揚。他聽取了廠長蔣再育的工作報告,指示工廠「多生產手錶,降低價格,支持亞非拉」。根據北京表廠領導介紹,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生前都是北京錶的佩戴者和愛好者。這顯示北京錶廠是當時頗具影響力的國營鐘錶廠。

Contact us